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灭毒
孙春平
今年春节,我去南方一个城市,原计划是与几位老友同过一个旅游春节的。万没料到,因为疫情,武汉市紧急封城。一夜间,满世界都紧张起来。老友们决定抓紧订票,且留遗憾,各回各家。宾馆客服说,飞机就别想了,只有选乘火车。我说,最好是下铺,我年纪大了,夜里好起夜,请多关照。客服很快答复,说总算订到一张软铺,但只有上铺。我犹豫有顷,客服催促,请快拿主意,有客人在等候这个铺位。
①时间还算从容,我推开软卧包厢的时候,只有20号上铺有个年轻人仰靠在行李上看手机,他倒时髦,已戴上口罩了。我去跟列车员提出调换铺位的请求,列车员说,等19号下铺和20号下铺上车,你们自己私下商量吧。这两位旅客迟迟没有上车,那一刻,我已心存侥幸了,要是有人漏乘,我倒省事了。
但站台上预备开车铃声响起的时候,眼见一辆救护车急匆匆停在软席车厢门口,列车长和乘警帮忙将一担架抬送上车,一直送到20号下铺位置。担架后面跟着的,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妇女,略显发福了,脸上满是汗水,看样子像乡下人。细看病人,男性,六十来岁,谢顶的头上包着绷带,裸露的左小腿敷着药,上面还挂着医用胶管。女人安顿好病人,说我先垫补垫补,饿惨了,我吃完再喂你。病人“嗯”了一声,眼睛却一直眯缝着,看不出表情。女人泡好方便面,坐在19号下铺哧溜哧溜吃得那叫畅快,连汤水都喝得干干净净,看来真是饿得不轻。在我登铺的时候,她说,我应该喊您叔吧?要不您睡下边?
我说,你得照顾病人,咋好意思和你换呢,谢谢啊。只是我下铺的时候,腿脚笨,别碰了你和病人就好。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20号上铺的年轻人仍在摆弄手机。现在的年轻人呀,手机就是魂儿,都这德行。
不敢喝水,满以为这样可以不起夜。可过了半夜,还是去了两趟卫生间。我回来时,见女人已坐在过道的边座上,临窗远望。大地已是一片雪白。
我问,你家人是什么病?
女人叹息,脑梗,人一下就废了。
我又问,你是他什么人?
大叔看呢?
应该有点亲戚吧?
不沾点亲,这钱谁愿挣?
他没儿女吗?
老太太先走了。儿子打架,伤了人,坐牢了。当爹的一股火,就这样了。医院开了药,回家养着吧。
上车时怎么来得那么晚?
不是闹疫情吗,又赶上过年,病人急着出院的多,手续好不容易办利索,奔车站的路上又堵车。
我又问,病人吃晚饭了吗?
女人说,怕他屎尿,就将就吧。
包厢里有了动静。20号上铺翻了个身,被子险些掉下来。女人忙起身,把被子往上掖了掖,对我说,不说了,别惊醒别人。
黎明时分,列车员来换铺牌,并提醒做好下车准备。原来病人在前方站,点下车,那个20号上铺也下车。列车已减速,列车长和乘警又赶过来,准备帮助抬送病人。女人对20号上铺说,大兄弟,拜托帮把手,我手上带的东西多。
③20号上铺没拒绝,他将双肩包背好,左手便抓牢了担架的把手。见他抓担架的前右方,我便抓担架的后左方。乘警说,老先生,后面我一个人就行。我说,多只蛤蟆二两力,我总比蛤蟆力气大点儿。④几个人都笑,20号上铺也跟着笑。
列车进站,站台上很安静。担架放到洁净的站台上时,有个中年汉子悄然靠前,从20号上铺肩头接过背包,似乎还说了句什么,然后转身离去。
但就在那一刻,让我万没料到的一幕陡然出现。一直卧床不动的病人突然豹子般腾身而起,一下就将接包人扑倒在地。20号上铺见状,拔腿欲跑,却被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女人抓住臂膀,一个漂亮的背飞,眨眼间他就被重重地摔在了站台上。说话间,只见人群中闪出几位便衣,转瞬便将两人扭走了。
一切似梦,猝然反转,让人目瞪口呆。豹子般的病人站在我面前,用力地跟我握手,说,夏老师,一路委屈您了,但愿后会有期。我怔了,原来他不光身健如豹,还知我的姓氏和退休前的职务,看来,一切都不简单啊。
会擒拿的女人也跟我告别,笑着说,我知道夏老师好写文章,如果写到今天,还是假语村言吧。我们缉毒警察的任务复杂又漫长,而且风险极大,还请多支持。
我知道,这不是玩笑,缉毒工作极其隐秘,力求人赃俱获,且要顺蔓掘根,我把此篇小文中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车次尽皆隐去,也算是对缉毒工作的一点配合吧。
我说,真没想到,大过年的,又全国防疫,警察同志的工作还这么紧张。
女警察说,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让毒贩们趁机作乱。
开车的预备铃声响了。女警察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19号下铺是您的了,内勤同志已打过招呼。祝夏老师吉顺安康。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灭毒》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作品。写的是因突发疫情打乱了旅行计划,主人公夏老师乘夜车返家,途中巧遇缉毒警察抓捕毒贩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B. 小说讲述的是写实性的故事,语言简单凝练,但又极具个性化,能贴合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身份,可见作者观察细致,笔力深厚。
C. 小说注重细节的挖掘,比如说“乡下女人”在晚间与“我”聊天时还不忘给上铺掖被子,并且及时结束谈话,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的细心善良。
D. 小说关于“病人”警察的各种描写,以及任务完成后,缉毒警察们与“我”打招呼时,连“我”的姓氏和职业都了如指掌等描写,说明为了缉拿毒贩,警察们布局周密。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关于“20号上铺”的相关描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处“20号上铺”将行李靠在身后,并在疫情突发之时就已经戴上了口罩,说明了他的小心谨慎。
B. 第②处描写表现了“20号上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毫不在意,一个“仍”字则体现了他玩手机的时间之长。
C. 第③处,“20号上铺”没有拒绝“乡下女人”的请求,为了方便抬担架,先背好双肩包,说明他虽是毒贩,但仍乐于助人。
D. 第④处写的是在“我”的热心帮助和幽默语调中,整个包厢暖意融融,就连一直冷漠的“20号上铺”也被感染了。
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控制故事的叙述速度来使小说张弛有致的。
9. 作家冯骥才说:“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请结合文本,对这篇小说“金子般的结尾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6. C 7. A
8. ①为了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合理加速。如文章的开头部分,用叙述代替描写,交代了“我”乘坐卧铺的原因,快速推进故事。②为了细描人物、表现主旨的适时减速。如“我”与“乡下女人”的谈话,作者穿插补叙,既增强了所设之局的合理性,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9. ①意外结局。结尾的情节突转在意料之外,让“我”猝不及防,但前文铺垫的几位乘客的异常行为又使结局合情合理。②丰富形象。结尾揭晓了两位下铺乘客缉毒警察的身份,表现了“病人”的身健如豹,“乡下女人”的身手敏捷、心思细腻。③意蕴深广。小说结尾真诚动情地表达了对缉毒警察英勇团结的礼赞,也是对广大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缉毒警察”们的致敬,彰显了中国人民应对灾难时的团结奋斗、勇敢坚强、乐观互助的豪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C.“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的细心善良”错误,并非为了表现女警察的细心善良,而是为了突显她的警觉性,罪犯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侦察范围之内。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B.“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毫不在意”错误,作为毒贩,并不是也不能对周围的事情毫不在意,他只是不想招惹事端,且一直摆弄手机,或是为了掩饰自己,或是为了联系拿货人。
C.“乐于助人”证据不足,他背好双肩包,是先保证“货”的安全,不拒绝最大可能是怕招人目光、引人怀疑。
D.“被感染了”亦是证据不足,在这种氛围中,不“随流”就会显得格格不入,“笑”是他的伪装,或者是在警察的高超伪装中,毒贩放松了戒备。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速度控制”。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着自己的节奏,它有时加速,一笔带过,有时减速,徘徊不去。解答此题,我们先要对小说中“加速”与“减速”的情节进行概括梳理。
小说的开头部分对春节旅游改成乘卧铺回家的原因与过程的叙述是“加速”的,“我”与“宾馆客服”简单的对答,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型的“减速”有两处,一是晚间“我”与“乡下女人”的对答,虽也简单,但穿插了“病人”的相关故事,拉缓了故事发展节奏;一是制伏毒贩的过程,作者通过场面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有叙有评,使得故事张弛有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梳理结尾情节内容,明确小说结尾的类型,然后从塑造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阅读效果、主题意旨等角度分析作答。
从类型来看,小说结尾交代20号上铺原来是毒贩,女人和病人是警察,这是“欧亨利式”结尾,既能让情节陡生波澜,又能与前文伏笔相照应,例如“在说这些话的时候,20号上铺的年轻人仍在摆弄手机”等。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两个警察的身份是在结尾才得以揭晓的,在抓捕毒贩的过程中,他们迅捷英勇;事后提醒“我”写故事时要“假语村言”,并把下铺的使用权赠予“我”,都能体现他们的心思细密,丰富了人物形象。
从主题角度分析时,不仅要就事说理地对本文的缉毒之事进行深华,还要结合故事抗击新冠病毒的背景,“缉毒”一语双关。表达了对缉毒警察英勇团结的礼赞,也是对广大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缉毒警察”们的致敬。
特别提醒的是题干指向的是小说的结尾部分,而非结尾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通盈策略-股票配资资讯门户-靠谱的前十大配资炒股公司-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