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不妨点击关注,成为我们的铁粉,这样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的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的热点和领袖的过往等精彩内容。
1935年,陈小达出生在天津,那个时候他的小名叫做“小老虎”。他的父亲陈伯达和母亲诸有仁在当时的天津从事着地下工作,生活十分艰苦且充满了不确定性。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陈小达和父母一同迁往延安,并被送进了延安保育院,开始了他那段特殊的童年时光。
陈小达和罗西北是表兄弟关系,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1938年,年仅11岁的罗西北从四川来到延安,考入了边区中学。而那时,陈小达依然是个在保育院里的小孩子。然而,论到苏联的学习经历,陈小达比起他的表兄要早上了两年。1939年,周恩来因治病前往苏联时,决定带上了陈小达。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陈祖涛和高毅。
许多当时的见证人回忆称,陈小达最初是被父亲带到机场为周恩来送行的。然而,当时机舱里的飞机吸引了这个几岁的小男孩,他始终不愿意离开,甚至在大人们的劝说下哭闹不已。周恩来看到这一幕后,决定带上他一起走。于是,陈小达就这样哭着上了去苏联的航班。
展开剩余78%陈小达在苏联国际儿童院度过了六年的时光,期间不仅生活,也接受了教育。直到1951年,年仅16岁的陈小达才回到了祖国。这时,他已经在苏联完成了九年级的课程,相当于国内的高中二年级。虽然身材瘦弱单薄,但他聪明且学习成绩优异。
陈祖涛回忆说,当时陈小达非常喜欢踢足球,时常能在足球场上看到他活力四射的身影,也能感受到那股“小老虎”的气势。陈祖涛本人也热爱摄影,曾经拍下一张陈小达在球场上奔跑的照片,但遗憾的是这张照片未能保存下来。
回国后,陈小达和一批同样从苏联回来的孩子们一起,在东北的哈尔滨接受了新的学习。为了让他们更好适应,专门为他们建立了一所中学,并且使用了苏联十年制学校的教材。
1953年,陈小达从高中毕业后再次前往苏联,这次他进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高能物理专业。能够进入这一专业的学生极为罕见,这也证明了陈小达的学术水平非常突出。在莫斯科大学期间,罗西北仍未回国,他回忆道:“小老虎非常用功,而且他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一向优秀。在苏联时,只有我一个亲戚,他没有其他亲人,所以周末他时常会来找我玩,或者我去他那里度过周末。”
1958年,陈小达大学毕业后回国工作。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仅仅两年之后,他便因卧轨自杀,年仅23岁,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小达走向了这条不归路呢?罗西北做了深入的分析,并回忆了一些细节:
“1959年,我从成都出差到北京,住在东郊民巷水电部招待所,而小老虎住在他母亲(我的二姨)家,离我住的地方非常近。有一次他来看我,神情非常痛苦,话不多,沉默了许久,和往日判若两人。临别时,他也没有邀请我去他家,我感到他似乎与母亲相处得并不愉快。”
“1960年夏天,陈小达给我写信,信中提到,他和父亲陈伯达谈得很融洽,陈伯达还鼓励他早日加入党组织,并给了他一些钱让他买辆自行车,方便上下班。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听到他卧轨自杀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我感到震惊无比,至今我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切,但我觉得这只是导火线。”
罗西北进一步分析道:“小老虎的死绝非偶然。1959年他刚回国不久,那时正值‘反右倾’、‘反白专道路’的斗争高潮,陈小达对国内的政治局势一无所知,也没经历过任何政治运动的‘考验’,他对那些大字报中的人身攻击感到愤怒不已,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他也难以理解。而从家庭的角度看,他的父母早在40年代就离异了,母亲自从被陈伯达抛弃后,脾气变得非常古怪,还不断与人发生冲突。小老虎在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中孤立无援,无法找到朋友,和同事们之间也没有太多交流和理解,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可想而知。”
陈祖涛也进一步补充:“小达在苏联长大,一直受到苏联教育,养成了俄罗斯人直率的性格。然而,回国后他却碰到了许多不适应的情况,甚至遭受了批判。他非常爱自己的母亲,但她脾气不好,态度冷漠,他在这种环境中很难找到宣泄的出口,最终选择了这样悲剧性的结局。”
“小老虎去世后,他母亲才意识到他的珍贵。家中那张大沙发,就是小老虎买给她的纪念品。那是他工作后,节衣缩食,辛苦攒下的钱,买来送给母亲的,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情,也代表了他对生活的爱。”
一个年轻、有才华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熄灭。这不仅是陈小达个人的不幸,也是他家庭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痛楚。
(请记得在平台上点赞、评论、转发,成为铁粉,您将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最新的文章推送。)
发布于:天津市通盈策略-股票配资资讯门户-靠谱的前十大配资炒股公司-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